伊通至开原高速公路辽源至乌龙岭(省界)段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伊通至开原高速公路辽源至乌龙岭(省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目前已编制完成,即将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向公众公开环境保护信息,具体如下:
一、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伊通至开原高速公路辽源至乌龙岭(省界)段工程
建设项目概要:辽源至乌龙岭高速公路,北起集双高速公路,终点与辽宁省西丰安民(吉辽界)至开原金沟子高速公路相接。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4°00′~125°00′,北纬42°47′~42°59′之间。
路线全长35.533km。全线设特大桥1165m/1座、大桥2984.9m/11座、中桥817m/12座,涵洞59道,设置互通式立交4处,分离式立交2处,通道、天桥共28道;服务区和停车区各1处;养护工区1处,管理处1处。
二、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内将产生扬尘、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将占用土地,可能会对公路两侧居民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进行专业景观设计,保护熟土及土地复垦,植被保护和恢复等。
(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桥涵桩基础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尽量避免在汛期、丰水期施工。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蓬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3)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音较大的施工机械夜间应停止施工等。营运期声环境保护措施:对超标的敏感点应采取措施防治噪声污染。
(4)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混凝土拌合站的拌合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料场、拌合站应设置在居民点下风方300m以外。
三、公众参与
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周围群众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角度较为支持项目的建设,对本项目征地、拆迁和运营后的噪声、空气影响较为关注,认为征地拆迁过程中,增加透明度,切实保护征地、拆迁工作不损害群众利益,同时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必须加强污染治理力度,保证区域环境质量达标。
四、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本项目是吉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中“辉南至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建公路的建成对于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吉林省高速公路网主框架的形成,对于完善和优化区域路网布局结构,改善行车条件,适应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从长远看,本项目建设带来的正面综合效益是主要的,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采用相应的措施后可得到减轻或消除,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接受;综合来看,该建设项目选线基本合理,项目可行。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全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到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查阅,或登录jlszhb.com网站查询,公开后10个工作日以内。
六、公众索取环境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登录jlszhb.com网站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索取。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
信息公开后10个工作日以内。
八、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李工:0431-85097531
| 环评单位:吉林省师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程工:0431-81129795 |